走进南平|跟着央视走武夷

2017-03-31
新闻来源: 北京南平企业商会
查看次数:1355

说到武夷山,大家都会想到它的山、水、茶文化……但是今天,小新要和大家说说武夷山的生态经济。



近年来,武夷山市一直致力于发展生态型城市,生态优势要怎样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呢?2016年4月份,央视财经频道《生财有道》曾经到武夷山进行过采访报道,如今一年过去了,武夷山的生态经济有哪些发展呢?请大家跟随央视的脚步一起去看看!


▲央视财经频道《生财有道》3月28日播出的《话说获得感系列——武夷山水间 满满收获感


竹筏工收入如何?


来到武夷山很多人会选择坐竹排感受奇秀武夷,去年我们结识了九曲溪的排工丁玲占朝兴夫妇,他们做排工已有15个年头。再次见面,丁大姐占大哥说单单去年八月份他们夫妇二人就撑了102趟竹排,比上一年同期多出20多趟,这就意味着他们俩人去年八月份增收3000多元。而他们夫妇的增收只算平均水平,整个九曲溪上共有排工700多人,有的竹排去年8月份撑了110多趟,那就意味着当月那些排工每人增收2000元以上,游客的增多、排工收入的提升正是与武夷山优良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。



重访下梅看发展


武夷山除了秀美的自然景观,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,有“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”称号的下梅村因在梅溪下游而得名,随着近几年武夷山对古村镇的保护开发,很多原本种田的农民也从中找到了致富渠道,我们去年采访过的李先美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,李先美是看到很多院校美术生到下梅村古民居写生,而想到将自己的印象下梅与写生基地结合,打造特色民宿。2017年2月份重访下梅村,听李大哥介绍,整个春节七天长假,下梅村每天涌入的游客都有两三千人,他自己接待的外地游客就增加了50%,七天多收入了上万元。



天心村里的岩茶经济


武夷山的天心村被称为中国岩茶村,全村1900多人口,几乎都是以茶为生,他们的茶园遍布景区,占据景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山地面积。2016年3月份我们就结识了一位武夷山的老茶农黄贤义,黄老爷子已经做了50多年茶。



我们回访的时候还没到采茶的季节,但黄老爷子已经开始忙活起来,他正在钻研武夷岩茶陈茶,跟黄老爷子聊天,你会惊讶于一位行走山林一辈子的老人,竟然这样执着的钻研着制茶技艺,不断摸索的过程他是乐在其中,十二代的传承,赖以生存的茶叶给了他们丰厚的获得感,现在年收入都在上千万。



2016年整个武夷山的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077万人次,增长14%;旅游收入193亿元,增长17%;武夷岩茶去年的产值接近43亿元,增长12%。正是树立生态就是实力的理念,生态就是品牌的理念,生态就是民生的理念,武夷山市走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特色之路。